暖暖!十年坚守,焦作女教师让“折翼天使”沐浴阳光雨露
9月5日下午,一场秋雨如期而至,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窗棂。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舞蹈室里,申光明老师正打着手语带领8名舞蹈队聋哑学生一遍遍地练习着舞蹈动作。舞蹈室里虽然开着空调,可孩子们的额头还是冒出了汗,申光明还在“咚、咚、咚”不停地跺着脚,给孩子们发出音乐节奏的指令,鼓励着她们继续做下去。申光明在纠正孩子们的舞蹈动作。
“一个舞蹈动作要逐一分解来做,再组合在一起,连贯起来很费力气。她们(聋哑孩子)不同于正常孩子,只有这样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协调统一。”申光明告诉说,“她们喜欢舞蹈,都怀揣着一个舞蹈梦找到我,尽管练习舞蹈很累很辛苦,但是她们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把最美的舞姿表现出来。我就是来帮她们圆这个梦的。”说到这里,申光明老师开心地笑了。
申光明在手语指挥孩子们练习舞蹈动作。
申光明毕业于洛阳师范学院,2008年,她通过考试成为了市特教学校的一名老师。刚开始,看到众多聋哑孩子热情地和她打招呼,申光明想报以同样的热情,却不知如何与她们交流。为了方便工作,校领导给她安排了两个月的手语培训,随后,申光明第一次走进教室开始了她的舞蹈授课。申光明下定决心:“虽然他们听不见声音,但是她们会用眼睛来表达她们的内心世界,我决心用尽全力来教会孩子们跳舞,把她们带到最高最大的舞台,让她们去表演。”
申光明在纠正参加排练舞蹈《我要上学》聋哑演员的动作。
申光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查资料、找舞蹈伴奏、仔细推敲每一个舞蹈动作、自己动手制作舞台背景、准备演出服装、反复揣摩怎样能让孩子们尽快理解学会舞蹈节目。孩子们学习舞蹈也十分刻苦,为了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咬着牙、忍着痛,一遍遍练习压腿、下腰、劈叉。为了编排一个新舞蹈《格桑花的祝福》,申光明花了半年时间编排演练,一个最难的藏族舞动作抖膝,一节课要做上几十遍。申光明一边打着手势,一边要脚踏地板踩出音乐节奏,让孩子们在眼睛看到的同时,脚下也感受到节拍,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和孩子们不知要流多少汗水。
申光明在自己制作的舞台背景前编排舞蹈节目。
申光明始终没忘记自己第一次带着孩子们登上观众众多的大舞台时的场景。2009年,一曲《格桑花的祝福》在全市中小学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时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让申光明没想到的是,舞台越大孩子们精力越集中,表演得越好。面对表现优异的孩子们,申光明第一次落下了眼泪。
申光明在组织聋哑孩子排练舞蹈《格桑花的祝福》。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申光明的带领下,孩子们先后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展演和开闭幕式,市残联和省残联举办的第七届、第八届残疾人文艺会演,豫北特教学生文艺会演,中等职业技能学生风采大赛。2009年,在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会演中,舞蹈《格桑花的祝福》获辅导二等奖;2010年,在豫北特殊教育学校第二节学生文艺会演中,《同行》荣获一等奖,同时被申光明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15年6月,申光明编创的舞蹈《快乐的大扫除》荣获焦作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特等奖,并于同年10月代表焦作市参加了河南省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荣获一等奖。从教10年间,申光明带领的舞蹈队和个人共获得大小奖项46个。
自2013年以来,先后已经有许多学生考上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聋人舞蹈专业,申光明用她的实际行动,完成了对孩子们的承诺。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金元 摄影报道
为老师点赞。 赞(*´∀`)教师节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