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庙
蝗虫者为何?蝗虫者,蚂蚱也。蚂蚱者,一小小昆虫也,能跳善飞,身手敏捷,夏秋之际常见于田野。全国各地,庵堂庙观多矣。然奉蝗虫为神灵,且为之立庙,则罕见矣! 博爱县鸿昌街道七方村之东南隅,运粮河西岸,有蝗虫庙焉。 庙不知始建于何时。庙中有清光绪33年(1907年)重修的碑刻;还有村民近年翻修庙宇时从根基底下挖出的古碑,上有乾隆38年(1773年)的字样。则此庙至少有240多年的历史了。蝗虫庙修于此,说明这一带历史上必然遭受过多次蝗灾。古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庙坐北朝南,虽不大,但修得小巧别致,十分好看。古色古香的山门,两侧对联是:平内攘外完成大唐一统天下,访民察情铸就贞观盛世辉煌。从对联看,此庙和唐太宗李世民或有关系。山门西壁墙外,五七个老妪在打扑克。山门东壁偏下,嵌着残存的两块碑石。
走进山门,是个小三间的门廊,有十来个中老年人,有的在摸牌,有的在观战。门廊后两三步就是蝗虫庙大殿。大殿前西侧,有一通村民于2008年立的重修蝗虫庙的碑记。从碑记来看,说的是唐贞观二年,京畿有蝗,上亲吞之,蝗乃不为害。此庙果与唐太宗有关,大概是纪念其吞食蝗虫,解民于倒悬的故事。
大殿正中立着蝗虫爷,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前头两边立着两位大将。大殿东壁挂着两个牌。一个是蝗虫爷生日牌,农历十月初六日。一个是博爱县文物保护点,蝗虫庙古碑刻。
蝗虫庙对面偏东,紧靠运粮河,坐东朝西,是一小间观音堂。堂门对联是:座上莲台频结子,瓶中杨柳自生枝。堂内中间是大慈大悲的送子观音,怀里抱个小孩,慈眉善目,神态安详;身旁两个小童子,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最大的看点是,堂内还雕塑有山林树木和藤萝葫芦,有多个小人在其间此隐彼伏。因空间太小,观音像前只能勉强站三两人而已。
我走出观音堂,伫立在运粮河边。运粮河十分狭窄,污浊不堪。一老妪对我说,我来次四十多年矣!早年的运粮河,河宽水碧,草美鱼肥,我们常在河边洗衣洗菜。这些年河道侵占,河水污染,说不成了!
余近在喜马拉雅听李准先生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今天午饭时正听到第三十六章《蝗虫》,刚刚领略了蝗虫成灾的赫赫威势:铺天盖地,遮天蔽日,所过之处,草木尽空。不料一个午觉醒来,闲游至此,竟得睹蝗虫老爷之法相尊颜,冥冥之中,岂非天意哉?俗谓鬼神之说,信之则有,不信则无。我今言之,信之固有,不信岂无哉?
手机拍个图多好。。。。。 那是早年间对蝗虫没有办法可治,只好乞求于神仙而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