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一附院医疗团队无缝对接,跑赢死神
“快,病人发生室颤,准备除颤!”“01、02、03....”“200J非同步双向波电除颤准备,周围人请离开,除颤!”伴随着一声声急促的话语,紧张而熟悉的一幕,今天在心内四区的抢救病房里上演。事情还要追溯到半小时之前,6.18号中午,急诊医学科和往常一样,头痛、腹痛、外伤的病人络绎不绝,12点25分,急诊医学科突然响起了一声急切的呼喊:“医生、医生,快来人啊”。预检分诊护士刘霁、杨敬测量生命体征发现患者面色苍白,浑身大汗,恶心呕吐,立即将患者推入抢救室,刚处理完心梗患者的买璞杰医生也迅速来到患者身边,“怎么了?”“我老公喝了中药,现在出现四肢麻木,呕吐。”看着床上痛苦呻吟的病人,买璞杰医生立刻对病人进行了初步简单的检查。“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行心电图,请中医科会诊。”随着一声声的医嘱,急诊医学科又一次步入了熟悉又忙碌的规范流程。经过中医科的会诊,患者初步排除中药中毒的可能。但不幸的是,患者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早,并发房颤心律。这是心律失常里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发展下去,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与心内四区张咏梅医生进行短暂的沟通后,买璞杰医生准备将患者转入病房继续治疗。“带上除颤仪,以防万一!”在胸痛中心建设的这段时间里,急诊医学科每个医生都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快速的成长,对于这种心脏病高危患者,准备好一切,才能有备无患。12点55分,患者安全送至心内四区抢救室,与心内四区张咏梅医生就病人进行详细的病情交接后,买璞杰医生正准备返回科室,忽然随着机器发出的急促“滴滴”声,买璞杰医生松了的一口气,又提了上来。接着,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除颤、一轮又一轮的心肺复苏、一支又一支抢救药物的应用,病人终于暂时稳定下来,而参与抢救的急诊医学科买璞杰医生、杨敬护士,心内四区李长青医生、王玮医生、张咏梅医生都松了一口气。而这样的一件紧急事件,只是急诊医学科日常工作里的冰山一角。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急诊医学科的医生能做到这么及时、有效而又恰到好处的抢救,与平时的磨练是分不开的。亮剑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宁愿让士兵在训练中受伤,也不愿他们在战场上送命!”而这,正和急诊医学科王旋麟主任的理念不谋而合。自“四负责两提升”开展以来,为了让急诊医学科的年轻医生提高业务能力,王旋麟主任不断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并时不时的拉出模拟人,让大家“真刀真枪”的上去演练,并在演练的过程中给大家纠正细节,力求每一步都做到完美。而急诊医学科的王廷焱主任,更是担负着重要的教学工作,为提高大家的业务能力,每周都安排一次雷打不动的讲课,争取大家在理论知识上不断提升。而在平时,为了让大家能做到孰能生巧、信手拈来,王旋麟主任更是带领着年轻人在社会上进行心肺复苏的宣传,他们的足迹遍布焦作,有学校,有景区,有政府,有社区,王旋麟主任曾语重心长的对年轻人说道:“作为老师,你只有做到更好,才能去教其他人,而在你们分享经验的同时,对你们而言,不也是一种复习吗?”有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急诊科的各位同仁,又怎么可能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步一步的登高而望远呢?
近半年来,随着该院胸痛中心的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急诊医学科,更是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我们都知道,胸痛是急诊医学科的常见病,而主要致命性胸痛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这些疾病发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急诊医学科是胸痛病人发病寻求医疗帮助的第一场所,是急性胸痛诊疗的最前线,胸痛的正确及时处理,对于胸痛急救和转运流程的启动至关重要。为了建立胸痛中心,造福患者,在王旋麟主任的带领下,急诊医学科各位同仁,不但时刻学习胸痛流程,而且时不时的就要拉练一番。今天模拟胸痛病人院内发病,明天又模拟院外胸痛患者拨打120,一次又一次的演练,真正让我们做到了遇到胸痛病人处变不惊,游刃有余。
有人说:“急诊医学科的医生见多了生死,是不是都很冷血无情啊?”而作为一名急诊医学科的年轻医生,我想说:“与死神赛跑时,我们很冷血,与死神拔河时,我们很无情,当一个濒临死亡的病人被我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我们除了心中的满腔热血,还有那眼中的喜悦之泪。说到底,有什么比挽救一条生命更重要的呢?”
12点55分,患者安全送至心内四区抢救室,与心内四区张咏梅医生就病人进行详细的病情交接后,买璞杰医生正准备返回科室,忽然随着机器发出的急促“滴滴”声,买璞杰医生松了的一口气,又提了上来。接着,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除颤、一轮又一轮的心肺复苏、一支又一支抢救药物的应用,病人终于暂时稳定下来,而参与抢救的急诊医学科买璞杰医生、杨敬护士,心内四区李长青医生、王玮医生、张咏梅医生都松了一口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