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采访全国劳模郑海军
本帖最后由 论坛小编大白 于 2021-6-15 09:23 编辑靠近心脏的“舞者”
与郑海军主任的约定采访,用一句古语形容十分贴切——“明日复明日”,他实在太忙了。这里应该加一个采访记者哭笑不得的表情包,不是抱怨,而是真切感受到了同为医生、老师、科研人身份的一位主任医师忙碌的工作节奏,尤其对方还拥有着高超的医疗技术,是焦作市人民医院“标杆级”人物,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所以这一篇抓住郑主任手术间隙的采访着实得来不易。
人物简介:郑海军,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一区主任,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从事心血管临床医疗30余年,承担了多项医疗、教学、科研及保健任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先进个人”、“焦作市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郑海军一天的工作是从心内科业务会议开始的。7点40分,心内科的医生们集合,围坐一起,开始了今天的工作交流和信息共享,他们要在8点前结束这个会议。心内科业务会议
“33号床药物球囊,右上肢前臂张力高,已包扎,大家多注意观察。”“加一台手术,64号床,2019年2月在前降支植入3枚支架,回旋支一枚,2019年转郑州又植入一枚支架和两个药物球囊,具体不详,右手波动正常……”身后屏幕播放昨日工作总结,医生们细语着患者的不同情况,旁边同事听的认真,郑海军着一身妥帖又整洁的白大褂坐在那里,微侧着身体倾听,偶尔点头,手中快速翻阅着医师交接班记录表哗啦啦地响。心内科业务会议
这样的信息也时常在工作群里更新并共享,这是郑海军管理的心内科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方式之一。心脏是关乎生命最关键的器官,心脏要是突然出现问题,稍有差池就能宣判患者死亡,郑海军认为,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作为医生,不能“计件”工作,自己手上的患者照顾好了是本分,眼里要看到其他患者的情况,要与死神争分夺秒,郑海军一直坚持这样的工作方法,这不仅能提高医生良好的医术,锻炼临危不乱的意志和信念,也能提高医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一切为了患者而服务。换上蓝色手术服,8点10分,郑海军进入手术室,采访当天是手术日,是安排的15场手术中的第一场。手术中的患者正在接受冠脉介入治疗,这是心内科较为典型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技术,医生在导管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发生病理改变的冠状动脉采用球囊和支架等介入性手段,扩张狭窄或(和)闭塞的冠状动脉,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考虑到患者有不稳定的心绞疼,郑海军要先做心脏造影查看血管病变情况,是哪根血管狭窄或堵塞,根据病变情况制定下一步策略。手术室
冠脉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是一大福音,它意味着创伤小,恢复快。但小伤口不等于小手术,对于医生的精细熟练的操作有极大的考验,做介入医生就像是“走钢丝”,不敢有一点闪失,否则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造成严重的后果。郑海军表情肃穆,提点着医生需要重点查看的地方,他的声音和有节奏的仪器滴滴声交织着,在手术室里轻轻回响。还好,患者情况比较乐观,郑海军将手术台交给医生。在奔赴下一个手术台之前,他要带领科室医生去病房查看患者情况,同时指导年轻医生的业务水平,患者一见到郑海军就乐呵呵聊起了家常,这个时候他脸上才有了笑容。郑海军查房中在焦作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每逢郑海军查房,患者总会围着他问这问那,更多的是叮嘱郑医生要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在患者们的心中,郑海军不仅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医生,更像是他们的亲人。今年56岁的赵长利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今年6月3日入院,当时病情危急。赵长利住院后,心血管内科一区的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紧急手术,稳住了病情。“当时吓坏我了,要不是郑医生他们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还不知道会咋样呢!我们全家都感谢他们!”赵长利激动的告诉我们。心内科患者郑医生赶紧按上前稳住了赵长利的情绪,“行了别激动了啊,早上正常吃饭了吗?伤口比昨天感觉好点了吗?你好好躺着休息。”郑海军不厌其烦的叮嘱道。查房结束,又要赶往手术室。这样的手术今天会重复15次,而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晋辉已不记清和郑主任共同战斗了多少次。“小牛”晋辉有一个每年更新的计划表,是郑主任为他量身定做的,在生活中倍加关心,在工作中督促他关心看护的每一位患者,时刻留意并提取每一处学术亮点,近3年在核心及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7篇(第一作者),今年3月,晋辉荣获“2020 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晋辉(左)和郑海军(右)商讨患者病情和晋辉一样,郑海军创新工作室中的每一位医生,在郑海军眼中都是最可爱的学生和孩子。看着他们毕业时带着懵懂参加工作,带着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攻克学术难题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老带新、师带徒,才锻造出一只爱岗敬业、争创一流、锐意进取的团队。室内坐诊“我的团队,我就要求医生技术提高了,医患满意度自然提高了。”郑海军说。自2017年创建以来,郑海军创新工作室突出业内心血管学科地位,加强科学研究,全面提高焦作本区域诊治能力和水平。先后创建国家胸痛中心,焦作市心血管疾病区域中心、焦作市冠心病介入质控中心、焦作市心脏病微循环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房颤中心,使焦作市人民医院在心脏病诊治方面处于全市领军地位,医患满意度位于河南省前三。工作室先后发表SCI、国家核心及国家级期刊60余篇。2021年2月,经基层申报、逐级审核、专家评审、会议研究、纪检部门监督,焦作市教科文卫体工会最终命名郑海军创新工作室为“焦作市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郑海军主任在医学技术上的贡献也备受关注。2018年,获河南省医学科学进步奖一项,2019年,获河南省科学进步奖一项,2020年,获河南医学科技奖一项。郑海军分别在16、19年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郑海军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每5年举行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劳动者的最高褒奖。
“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及荣誉证书
郑海军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是民生之需,攸关生命安全。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面前,郑海军主动请战,却没有被院领导批准第一批进驻发热门诊,郑海军急了,找到院领导说:“不让进,也进!”就这样,“拽不住”的郑海军被任命为临时发热门诊主任,率领9名医生、6名护士第二批进驻发热门诊。与郑海军亲历抗疫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回忆,为确保防控疫情工作稳定高效进行,郑海军设计了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内容详细,填写方便,提高了医护的工作效率,增加风险防范意识。除了工作,更像一个父辈一样,对医护人员嘘寒问暖,每天晚上为上夜班的同事准备晚餐,保证大家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相互鼓励,共同抗疫。
郑海军(左四)与同事抗疫工作留影五十而知天命,郑海军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守护患者心脏健康,做靠近心脏的“舞者”。作为焦作市人民医院“标杆”式人物,郑海军表现出了一种专业技术人才式的,对个人、对团队的一种责任意识和担当,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的医者仁心,更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最大的尊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