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焦作市修武县7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预示着我们即将迎来春暖花开。虽然疫情即将过去,但我们不应忘记那些发生在抗击疫情中的人和事。2022年3月初,驰援郑州54天的元蔚伟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3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我市修武县,生机勃勃的山阳大地仿佛一夜之间被按下暂停键。3月18日,刚刚结束隔离观察返回岗位的元蔚伟就再次出征,支援修武县……
2022年1月,面对河南疫情出现散发多发的紧急形势,元蔚伟毅然放下家中年迈患病的父亲和高中就读的孩子,顾不上治疗自己严重的颈椎疾患,主动请缨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院区抗疫一线。作为感染防控专家,她从进入病区那一刻,便全身心扎入到院感防控工作中,第一时间进入污染区,建立体系明晰职责、地毯式进行全员培训、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等,确保感染控制关口前移,筑牢安全防线。
在抗疫现场,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早已习以为常。元蔚伟不停地提醒自己要守护好每一位医护人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别人工作时,她要正常进行当天的培训考核、排查督导等工作;别人休息时,她则想方设法为医护人员做好服务,亲身试穿不同品牌型号的防护服和防护口罩,通过亲自感受防护产品,指导不同身材的医务人员进行穿戴;在进入污染区前,每批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她就会在一边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家的每一个动作,仿佛时间停止空气凝固,眼睛不敢眨一下,因为哪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威胁到大家的安全。穿戴完毕,她都要仔细再检查每个人的穿戴防护情况,确保防护到位,使大家的防护服成为升级版的超级铠甲;叮嘱“大白”们工作中“动作幅度不要太大”“避免防护口罩及面屏移位”并给大家加油鼓劲等等。医护人员的风险感染点往往极易出现在从隔离区工作结束脱摘防护用品的环节,这个阶段“大白”们往往连续工作了三四个小时,身体的疲惫加上心理压力,在脱摘防护服时极易出现虚脱、缺氧的现象。因此,她还要全程指导医务人员的脱摘工作,认真查看一脱二脱间的检测视频也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有时在夜间12点、有时在凌晨4点,有时在吃饭时间、上下班的班车上,元蔚伟反复回放视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动作,一天下来需要观看大概20余人次的脱摘视频,这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这一年,她的春节是在郑州一院航空港院区度过的。53个日夜,她始终以饱满热情投身抗疫工作中。她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责任体系建设、网格化督导、阶段风险评估、全面知识培训实施院感管理工作。确保质量控制有章可依,督导检查无缝衔接、风险评估精准施策,院感培训有效落地。把责任压的实一些、把风险想的细一些,把问题想的多一些,把措施想的准一些,和大家一起圆满完成了援郑任务时她整个人瘦了一圈。
在返回工作岗位的第五天,3月18日,焦作修武县疫情突发!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后,还处于身体恢复期的元蔚伟再次出征,即刻启程到达修武县疫区。有了援郑经历,她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更加丰富,紧锣密鼓进行调研,围绕隔离点选址、改建、检查,以及感控设施建设筹备。每天早早出发,返回住地已是深夜,有时顾不上吃饭就已和衣睡着了;但只要到白天,充满血丝的眼睛里仍会充满坚毅与力量,她要努力与时间赛跑,在这片怀川大地上交出满意的抗疫答卷!
然而,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地方抽调的基层卫生院、非医务保障人员,普遍存在对院感防控知识、措施掌握欠缺的问题,很多医务人员对穿脱防护用品技能不熟练,有的甚至没有穿过防护服。面对困境,她主动担责,连夜根据不同工作区域、岗位和不同环节工作特点,梳理制定出差异化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安保人员、消杀人员、保障人员进行个性化培训,甚至对如何做好日常防护、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要求等都手把手进行指导。同时,她结合援郑抗疫实战经验,模拟隔离点各工作场景,指导三区两通道的概念及防控要点。巡查反馈、岗前培训等快节奏、高频次的工作使她的声音开展严重嘶哑,慢慢的变成声带损伤,但她没有退缩,仍然坚守在一线,植入内心的“守护”是她永远不变的初心,是她用行动书写的入党申请书!
通宵达旦的连轴工作让她的颈椎问题旧疾复发,无法睡觉和翻身,神经压迫引起的恶心、头晕,无法进食。她哭了,却不是因为病痛,而是因为有力使不出,不能在一线继续抗战......目前,焦作抗疫战斗仍然在持续进行,虽然她无法继续在现场奋战,但她仍然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随时为战友们提供电话指导,她表示将在身体好转后,快速启程与大家再次并肩作战,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坚守!
她的守护犹如倒春寒中的暖流,滋润了寒冬,春天就在眼前!
欢迎光临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http://www.0391.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