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央行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个文件对各类资管业务进行了各种限制,其中对银行理财的影响最大。可谓是让理财市场一下子变了天。 1、打破刚性兑付 这个文件中提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打破刚性兑付”。 所谓的刚性兑付,是指理财产品有一个保本保息的承诺,如果最终出现风险,达不到这个承诺,银行会负责兜底。 其实这是违背投资的基本原理的,投资向来是投资者自己“自负盈亏”,而刚性兑付却是资管行业的潜规则,大家都心照不宣,要是哪一家机构最后没有按期还钱,在资本圈里就混不下去了。 这次央妈下了决心要打破刚兑的限制,以后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谁也不能说自己是保本保息的了。 估计那些只投银行理财产品的人看到这个新闻会很不爽,本来就图个安全省事,这下没得投了。 金服小象倒是觉得打破刚兑是个大好事,往大了说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往小了说可以使每个人正视投资本身,从而提高普通大众的投资理念。 2、90天以内的产品将消失 《意见稿》同时明确,为了降低期限错配风险,封闭式产品不得短于90天,也就是说以后3个月以内的银行封闭理财产品将消失。 这可不是件小事,要知道,现在这种期限的产品在整体银行理财规模里,能占到一半左右。银行也知道大家喜欢买短期,可是现实中短期的贷款是很少见的。 如果这个规定落实了,银行要么发行3个月以上更长期限的产品,要么发行开放式产品了,即可以随时赎回或定期开放的。 3、越来越像公募基金 为了打破刚兑,这次《意见稿》要求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后都实行净值管理。 买过公募基金的都知道,每只基金都有一个净值,净值涨了就赚钱,净值跌了就赔钱。净值管理意味着以后的银行理财产品,它们的收益也是浮动的了,既不保本也不保息,完全是浮动收益,是不是越来越像公募基金啦~ 可是,银行只是一个信用中介,资产管理能力目前肯定是比不上基金公司的,所以对银行来说,和公募基金正面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 除了上面这3个要求,这次的意见稿还提及了合格投资者要求、降杠杆、去通道、去嵌套等限制,一是专业性比较强,二是和我们没有直接联系,所以金服小象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想知道更多金融投资理财知识,关注金服小象app,会持续给大家提供操作技巧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支持。善于投资,财富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