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币卡投资] 第四套人民币收藏市场中的“陷阱”

[复制链接]
查看: 623|回复: 0
7白金站友
2358/10000
排名
307
昨日变化

298

主题

226

帖子

2358

积分

白金站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58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四套人民币收藏市场中的“陷阱”
近年来,以推销人民币产品为主要手段的所谓的“收藏公司”层出不穷。此类“收藏公司”虽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属于合法经营者,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组织经过训练的推销人员主要针对老年人,以承诺高价回购、组织拍卖等为诱饵,高价推销人民币产品,社会危害较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收藏公司”发布人民币相关广告进行虚假宣传。“收藏公司”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夸大人民币产品升值前景,误导消费者大量购买。某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利用非法购买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宣称可免费领取国外货币,将客户诱导至销售场所后,向其大量推销人民币产品,并作出升值承诺或夸大产品升值前景。二是“收藏公司”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欺骗消费者。通过以较低价格先、短期内再抬高价格回收的手段,使消费者相信人民币产品的“升值空间”,从而大量高价购买,致使购买者损失惨重。如去年11月中旬,公安部门针对涉案金额近2000万元的“08.18华夏经典诈骗案”,其涉案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装帧册中人民币的销售价格,一般达实际价值的10倍左右。三是炒作冠字号码,损害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的严肃性。一些商家炒作冠字号码,后三位或四位重复的人民币,在广告宣传中宣称冠字号码后三位或四位重复的人民币“这样的100元顶1000多元花”“100=6瓶酒×298=1788元”,以此吸引消费者。
究其原因,主要是监督检查力量薄弱、手段不足,监管合力发挥不充分,宣传针对性不强。网监、广电等部门对广告发布媒体的管理不到位,制约不严格,没有从广告发布源头上对涉及人民币非法广告进行有效监管。同时,现有的宣传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精准宣传,老年人对人民币收藏品市场虚假销售的敏锐性和警惕性较低。详情咨询惠泽投资顾问小牛13810760504手机号及微信号,查看更多藏品登陆惠泽藏品官网http://www.zhibitouzi.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