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融入生活

[复制链接]
查看: 1382|回复: 0
排名
7777
昨日变化

935

主题

1096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494
QQ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14: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9年11月8日上午,在焦作市焦东路矿山铁路口西北侧的山阳花卉婚庆古玩市场里,大唐婚庆办公室,高朋满座欢聚一堂,见证了大唐婚庆陈海新总经理邀请易学研究王益民老师坐镇大唐,免费为新人新婚择日,公司店铺开业择吉这一时刻。
王益民老师,师从邵伟华大师周易预测学,潜心习练邵雍梅花易数,几十年精力投入易学研究,遍访名师,学有大成。
多年来王老师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希望更多的人正确理解认识易学文化。他说:“周易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而神秘玄深的礼物,我们应该努力探求其中的奥妙,汲取其中的有益养分,指导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指导我们为人处世。”这次王益民老师接受大唐婚庆的邀请,就是希望能将所学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让更多的人避祸造福,事业成功,人生顺达!
大唐庆典影视传媒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 博大精深 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 连山 》、《 归藏 》、《 周易 》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 自然法则 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新乡市国学会副会长刘静、易学研究家王益民、大唐庆典影视传媒公司总经理陈海新
《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 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 卜筮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 中华文化 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 哲学 、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 儒家 、 道家 共同的经典。
自媒体人小李飞刀、易学研究家王益民、大唐庆典影视传媒公司总经理陈海新
《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 自然科学 和 社会科学 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易经》分为三部,天皇氏时代《连山》、《归藏》,秦汉时期的易书《 周易 》,并称为“三易”(另有一说三本书均作于远古)。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远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并确定天干地支及阴阳五行、八卦原理。八卦与干支时间以及方位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同属一个系统。远古早已有之的时空、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连山》、《归藏》是我国远古时代的文化典籍,有说《连山》与《归藏》不是失传了,而是被改了名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称。也有说《连山》与《 归藏 》于汉代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此二易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新乡市国学会副会长刘静、自媒体人小李飞刀、美杏传媒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 自然而然 ” 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易”,一是“ 变易 ”、二是“ 简易 ”、三是“ 不易 ”。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不易,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的,那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便是规律。万事万物的发展皆有“ 定数 ”与“ 变数 ”,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无论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焦作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保庆、新乡市国学会副会长刘静
《连山》是中国最早的易学体系,是三易之首。据古文献(宋罗泌《路史·前纪二·天皇纪》)记载,《连山》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 天皇氏 所创。《连山》和《归藏》、《周易》并称为占卜的三易之法。连山是三易之一,属先天易,以“艮卦”为首。郑玄在《易赞》中说:“《 连山 》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其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曰连山。”《连山》是以四季六气为旺衰指引,以六甲值符为吉凶判辨之坐标,以 三元九运 为时空转换。不同于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客观论来指导概念论的辩证方法。其先天八卦图,以艮(山)为首,主要讲阴阳卦的对峙。据记载:《连山易》有八万言,多佚失。目前保留的仅有一些卦名,几个爻名和卦爻辞,象辞,及五十二条诸家论文。
自媒体人小李飞刀、 焦作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保庆、大唐庆典影视传媒公司总经理陈海新
易学研究家王益民
易学研究家王益民在讲述易经文化
大唐庆典影视传媒公司总经理陈海新
大家在沟通交流
美杏传媒和老大姐
新乡市国学会副会长刘静和小姐妹
大唐庆典影视传媒公司总经理陈海新和自媒体人小李飞刀在亲切交谈
茶话会
大唐婚庆此举受到了焦作市婚庆协会李正佩会长的大为赞同,他表示这是婚庆行业的一个新尝试,让婚庆庆典服务多元化发展,让国学融入生活,服务大众,利民利己,并指定王益民老师为婚庆行业首席择日师。
新乡国学学会副会长刘静,对国学易经文化探究多年,她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周易八卦阴阳五行是影响深远的学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随着五行学说理论日益普及推广,自唐代起,人们开始运用五行学说来起名。如宋代大儒朱熹的父亲名叫朱松,松是木字旁;朱熹的“熹”字,炙也。在五行中仍属“火”。到朱熹儿子这一辈,又都是土字旁。一家三代,木生火,火生土,次序井然。用五行相生这种方式起名,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一种生存理念。择吉,选择吉日。中国传统习俗凡遇祭祀、婚嫁、安葬、商店开业等大事,都选吉利日子举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时每刻进行着各种活动,而围绕我们周围的日月星辰都是在变化的,各种磁场气场,各种环境条件都在变化,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去做某件事时机不同,自然有吉有凶。”
爱情是古往今来,各朝各代都会去歌颂的一个主题。无论是古代的诗人还是当代的作家,他们都会把爱情描绘的特别美好,让大家充满憧憬。但是对于婚姻,却很少有人去歌颂。难道是因为婚礼里没有爱情?还是因为爱情比婚姻高尚?其实不是,最关键的点在于,婚姻承载的东西比爱情更多,所以会略显沉重,需要去承受,而不是一味地炫耀和歌颂。
而且,对于每一个结过婚的人,都曾有过一个烦恼,那就是:如何才能化解夫妻之间的矛盾?又如何才能让彼此都觉得幸福呢?
一、爱情是享受,但是婚姻需要经营
由《易经》的演变规律我们可以看出,事物总是在变化的。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空当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且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同样的,爱情也不例外。结婚前,爱情是肆无忌惮地去享受两个人的甜蜜。结婚之后,爱情就变成了婚姻,婚姻也会增加很多因素。两个人的婚姻,就是将之前的两个个体变成一个整体。
结婚之前,爱情是一种感觉,是对某个异性不是处于某种利益状态,也不是对物质上的祈求,而是挥之不去,理还乱,越理越乱还带烦的一种心灵上的感觉。而且结婚之后,婚姻就不再是爱情行为,婚姻是一种法律行为、经济行为。婚姻就是两个异性一块过日子,一块生儿育女,婚姻是种小型的经济互助组,它能最大效率地帮你过好日子。所以,幸福的爱情,美满的家庭也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经营的。
二、爱情可以宠溺,婚姻需要有商有量
其实对于沟通或者商量这件事儿估计是新婚夫妻的通病,结婚久的呢,自己摸索出了条沟通方法,反倒是新婚夫妻,都带着点各自的小性子,这婚是结了,但心态上没有发生变化,以为还能像恋爱时那样不管不顾,该发脾气就发脾气。但是呢,结婚结的不仅是一张证,还有你俩的生活习惯。
对于很多新婚夫妇,总是爱吵架,吵完也会很伤心,为什么?主要是因为你把对方想的太完美了,你的期望值太高了。由太极图可知,万事万物都分阴阳,其中又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这个世界上,全阳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婚姻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习惯,而且也同时拥有优点和缺点。你不能幻想对方对你100%得服从,100%地谦让。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是对配偶要求过高了,发现有点小斑点就变,大闹不止,最后走上分手之路的。
新婚夫妻更应知道这点,两人有不同的看法了就说出来,各抒己见,协商出一个双赢的结果,这样婚姻才能“可持续”。现在有商有量,磨合出一个双方都适应的解决办法,以后日子久了,才能过得和谐有默契,也才能真正做到“白头偕老”。
三、适当地“装糊涂”才是大智慧
在中国的《易经》文化中,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好即坏的。对于世界上大部分的事物来说,其实都处于灰色地带,我们无法给他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的,在婚姻当中,也不能以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去处理事情。同时,我们常常需要让自己装糊涂,才能让婚姻的保鲜期变得更长久。尤其是对于“异性知己”这件事,夫妻双方更需要学会这种特殊的智慧。
在当今的社会中,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大都市中,两性关系中除夫妻关系外,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异性知己”。这种“异性知己”有感情因素,也有工作因素。夫妻当中,有一方可能会由于不同的原因交到这样的异性知己。而且这种情况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夫妻当中。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觉得夫妻双方如果有办法避免,就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如果避免不了,也不要想的太极端。因为即便是爱人有异性知己,也不一定就说明你的爱人已经出轨。只要不影响家庭、事业,你大可以做出一副“难得糊涂”的姿态。这样既可以保留爱人的颜面,也不至于让自己太难过。这个观点,有人认可,也有人反对。但是不管你是什么态度,这个问题客观存在,只要有存在,就有它的道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爱情是值得被歌颂,但是婚姻也值得我们去用智慧去相处。
爱情、婚姻都是缘分,之所以我们会在婚姻中有太多的烦恼,一来是因为婚姻涉及的因素太多,人的压力会增大。二来就是因为大家把婚姻当作了束缚,把婚姻看的太重,这样也容易让自己产生极端的想法,也容易让夫妻之间产生抱怨的情绪。爱情也好、婚姻也好,都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为了追求爱情或婚姻而不顾及其他是不明智的。
如何正确的选择结婚吉日
2018-08-08 17:37
1 选择润年润月。中国人对结婚日期的挑选颇为看重,并且非常讲究“润月”、“润年”之说,即每隔两、三年便会出现一个润年,即该年有两个“立春”,一个“润月”。择结婚吉日,最好在有润月的年份。
2 避开三七九。三吉日最好避免在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因这三个月份分别适逢“清明”、“盂兰”和 “重公”,均为传统的“鬼节”,不宜办喜事。而在月初圆的“中秋节”月份,即农历八月是最适合办婚礼的月份。
3 避开三娘煞。相传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她不能出嫁。基于报复心理,三娘喜与月老作对,专门破坏新人之喜事,故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不宜结婚。
4 嫁娶择日法。婚姻嫁娶的择日原则是,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为主的,并参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俗话说:“子靠出生时,女靠行嫁年”。所以若是把此原则颠倒或不顾,将会导致婚后的婚姻出现问题,甚至离婚;反之,则大吉利是。
5 不选父母生辰。在传统习惯中,父母生辰不应与结婚吉日相同,其实只是指父母生日的正日不宜嫁娶,在该月份内结婚却绝对适宜。
6 真正婚嫁日。如果你决定将注册与结婚仪式的日期分开,最好这两天都是择日行事。如要取舍的话,便应以进行迎亲及摆酒的传统礼仪当日为准,选在吉日举行,因为中国传统始终视这天为真正婚嫁日。
7 良辰吉日计法。有些人认为还应该有更严格的良辰吉时计算方法,即用男、女双方的出生日期时间推算出最吉利的婚嫁时日。不过这种做法相当繁琐,更多人宁愿去看黄历选日子,或听研究周易之人的建议。
8 要考虑双方工作、学习的实际。如果一方正在业余时间读书,应避开紧张的复习考试日期;如果一方正夜以继日地投身于单位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对方就要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待得捷报传来之时再择“吉日”。
9 要考虑双方家庭的实际。选择“吉日”,需兼顾双方老人和亲朋好友都有时间参加,都能目睹喜庆和谐的场面。
10 要考虑双方的身体状况。如果一方身体暂时不适,或者生病,最好不要急于安排婚事,而要及时诊治,恢复健康再作商议。否则可能会影响新生活的和谐,也容易加重身体的病情。结婚日期要避开女方的月经期,女方不能羞于启齿。选"吉日"时,男方要特别注意倾听女方的意见。
11 将婚期和节假日统一。如果婚期与节假日统一,或许是明智之举。这样做的好处是:有纪念意义;新婚披上节日盛装,增添情趣;亲朋好友有时间参加婚礼,气氛热烈,并且款待亲朋与家中过节合而为一,既节省又喜庆,但是假期结婚的新人比较多,要注意提前预定酒店和车队等。
12 好日子的定义。不管怎样,对于“好日子”的定义总是各有不同,不管选择什么日子,尽量选择那些大家都满意的日子才是上好之选。
如何正确的选择结婚吉日
1、女命出嫁年禁忌
(请对照最后一行,例如午就是马年)
兔相人忌子年 虎相人忌丑年
牛相人忌寅年 鼠相人忌卯年
猪相人忌辰年 狗相人忌巳年
鸡相人忌午年 猴相人忌未年
羊相人忌申年 马相人忌酉年
蛇相人忌戌年 龙相人忌亥年
起法:从卯上起子,逆数到本年太岁止。遇何属相,即是忌婚年,不宜出阁。
2、男命禁婚年
男娶婚所忌者,当年太岁前五相是也。即:
蛇相禁子年 马相禁丑年
羊相禁寅年 猴相禁卯年
鸡相禁辰年 狗相禁巳年
猪相禁午年 鼠相禁未年
牛相禁申年 虎相禁酉年
兔相禁戌年 虎相禁亥年
3、女命出嫁大利月
正七迎鸡兔※ 二八虎合猴
三九蛇共猪 四十龙合狗
牛羊五十一 鼠马六十二
此指属相为鸡和兔相的人,正月七月结婚吉利,其余属相仿此。
相对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