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难以修复的伤痛,甚至会造成孩子与父母间的隔阂。
孩子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别把盘子打了。”
孩子拿扫帚扫地,爸爸说:“别扫了,你扫不干净。”
孩子尝试新事物,父母说:“这孩子做事没耐心,一看就不行!”
除了溺爱之外,父母这样做的原因更是因为不信任,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他们不相信孩子可以把事情做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打击,可能会变得不愿尝试新事物。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他们认为孩子还小,有很多举动都是为了逃避问题,从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感受。
曾看到一位网友吐槽:
小时候和两个小朋友去小伙伴家里玩,之后小伙伴家放在客厅的20块钱不见了。事后小伙伴家长便通知所有小朋友的家长,想调查清楚谁拿了钱。
结果其他家长闻之即极力否定,表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偷钱。只有他的妈妈不由分说,拿起木棍就打,好像默认别人没拿,肯定是他拿了。
当时心里的冤枉、委屈、无奈只能随着声嘶力竭的哭喊发泄出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都是他儿时成长路上的伤。
父母往往对这些误解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同样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会随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忘。
却不知被冤枉的伤痛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像烙印一样刻在孩子心里,影响孩子的一生。
的确,没有信任的爱,是一剂毒药。因为缺乏信任,所以父母总是过分担心、事事包办、提醒,孩子成长的潜力、探索欲被压抑。
这样的爱,只会阻碍孩子独立个性的养成,阻碍他们能力的发展。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呢?
1.不随意贬低和质疑孩子
父母或许觉得孩子还小,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懂得尊重孩子。
比如,会当着亲朋好友的面随意贬低孩子,想用责怪和羞辱的方式来督促孩子改正错误。
孩子可能会撒谎,可能会耍赖,都会进一步减少对孩子的信任,甚至有些父母会指责说:“你真的辜负了我对你的信任!”
可是,基本每个小朋友都会犯这些错误,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怎么帮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训斥孩子。
2.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不能总是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批评指责孩子这里不对那里不好。
长此以往,孩子必然会封闭自己,不再跟父母说心里话,遇到事情只会默默承受。
身为父母,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培养他独立自主的性格。
3.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没有独立解决的能力,只能求助父母。
如果父母不加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就不会知道孩子是真的遇到了难题还是在说谎,就不会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时间久了,父母也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当孩子再次遇到问题时,就不愿意向父母求助。这样的家庭关系,是可悲的。
父母本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因此我们也应该选择相信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本性纯良,是个好孩子。
只有得到父母无条件信任的孩子,才会真的信任父母,相信父母会帮助他们解决人生困境,走向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