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业界动态] 15小时极限挑战!单日“拆解”5台高危心胸手术, 每一秒都在与死神赛跑

[复制链接]
查看: 349|回复: 0
排名
3072
昨日变化

1507

主题

148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407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22 09: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月12日,焦作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医护团队单日完成5台复杂手术!
手术室内,医生的手术服浸透了汗水,监护仪的滴答声与手术器械的碰撞声交织,一场关于技术、耐力与生命的极限挑战,就此拉开序幕。

第一台:
与“血管撕裂”抢时间
61岁的张大哥突发后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这是典型的B型主动脉夹层症状,血管壁如同被撕开的纸,随时可能致命。手术需在纤细的血管内完成导丝引导、支架释放,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大出血。对于这类可能累及主动脉弓的复杂病例,甚至需要动用“烟囱”或“开窗”技术重建分支血管,每一步操作都堪比在钢丝上行走。

第二台:
给“巨型动脉瘤”精准“上箍”
48岁的刘大姐被胸闷折磨了一个多月,检查发现她胸腔里藏着一颗巨大的胸主动脉瘤,且瘤颈宽大、前后动脉狭窄,手术难度成倍增加。患者和家属坚持选择介入治疗,这意味着医生必须让支架像“量身定制”般精准贴合瘤体,既要完全覆盖动脉瘤,又不能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和分支血管。经过专家团队反复评估推演,支架最终“稳稳落位”,手术顺利完成。

第三台、第四台:
3厘米切口里的“微雕手术”
71岁的李阿姨和73岁的王叔叔,都被查出肺结节癌变(术中冰冻均为肺浸润腺癌)。不同的是,李阿姨有糖尿病史,王叔叔则患冠心病、慢阻肺,还做过冠脉支架植入术,肺功能极差。两台手术都选择了单孔胸腔镜——仅3厘米的切口里,器械活动空间狭小,医生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精准到毫米。他们不仅要完整切除癌变的右肺上叶尖后段,还要小心翼翼保留健康的前段,同时彻底清扫淋巴结。对王叔叔这样的高龄患者,麻醉师的药物用量更是“毫厘不能差”,最终两台手术都实现了“创伤最小化、治愈最大化”。


第五台:
6小时的“开胸大决战”
49岁的严大哥突发右侧胸部锐痛,入院检查提示A型主动脉夹层——这是最凶险的心胸急症,夹层从升主动脉蔓延至主动脉弓甚至降主动脉,随时可能破裂导致猝死。医院立刻开启绿色通道,术前评估、检查一气呵成。手术需要打开胸腔,完成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冠状动脉重建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血管吻合、假腔闭合都要在跳动的心脏附近进行,稍有不慎就是致命风险。整整6小时,手术团队全程高度紧绷,最终将严大哥从死神手中拉回,安全送入监护病房。


这一天的5台手术,背后是整个医疗团队的“无缝协作”:
术前,心胸外科医护人员为每位患者做了血常规、彩超、胸部CT、冠状动脉造影等全面检查,量身定制手术方案,与家属耐心沟通风险与预后,让他们从焦虑到安心;
术中,心胸外科、麻醉科、介入科、ICU、神经电生理室等多科室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器械传递“零延迟”,生命体征监测“零死角”,用默契对抗风险;
术后,患者被转入心胸外科独立重症监护室,专业医护24小时不间断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呼吸功能,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康复筑牢防线。
从精准的微创技术到高难度的开胸手术,从多学科协作的默契到危急重症的快速响应,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焦作市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在医疗的战场上,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一群明知前路凶险,却依然选择握紧手术刀、与死神赛跑的普通人。而焦作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们,正用这样的坚守与精进,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无感无感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我要提意见!
© 2022-2023 焦作信息港山阳论坛 版权所有  豫ICP备19003319号-5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 4108020200013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