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指出的弊端问题很有针对性,也是群众所看到的。政府和交管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和专业的管理部门应该也能看到吧?!处理交通事故的交警同志心里也会有埋怨、牢骚和疑问,因为这些事故处理给他们增加了很多本不需要的工作量,也给民主南路与丰收路交叉口和民主南路与映湖路交叉口指挥交通的交警通知增加了指挥难度。政府官员和交管部门的警员8小时上班期间是公务员,下班后你们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群众,我想你们也会陪着家人逛逛街什么的,建议你们走到那个路口的时候也顺便看看。
楼主的7点意见额建议都很实际很合理!我想提几点我个人的建议。以下只是个人建议和举例,抛砖引玉而已,一切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不合理请批评,合理还望采纳。毕竟礼让行人也要兼顾环境治理,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
1、交管部门作为道路通行秩序的管理者,可以安排警力(正式警员、协警或志愿者都行)高峰时期在现场指挥交通。指挥原则:根据此人行横道路口南北两向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情况,有序指挥机动车停车并组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例如:当民主南路与丰收路交叉口由北向南绿灯时,大量机动车向南通过,此人行横道指挥人员可阻止行人通过,确保机动车有序快速高效通过;同理,当民主南路与丰收路交叉口由北向南红灯时,北向南方向的机动车较少,可指挥机动车停车礼让行人。当指挥员眼睛能够直观看到由北向南行驶而来的机动车不多,比如三四辆,行人较少,比如三四人,可有序指挥行人等候通过,让机动车快速通过,机动车通过后,让行人快速有序安全通过。这个管理形式需坚持很长时间,让焦作司机都知道这样的礼让原则,形成一种社会默契。
2、取消人行横道,设置过街天桥;天桥设置后以后建议也设置管理员,一边要引导行人主动使用过街天桥,同时对违规翻越护栏的情况加以处罚和曝光。让行人知道这样的礼让原则,形成社会默契。
3、对人行横道东西两侧的公交车站和对应的非机动车进行改造。将公交车站月台再深一些,公交车进入后是完全进入,不影响旁边机动车道正常行驶的机动车的正常通过,同时半封闭公交车站(类似BRT),站台开口方向是非机动车道,对应非机动车道有人行横道,引导行人不要沿着机动车道走向此人行横道,减少机动车也行人间的事故。
如果更细一点,为了保证非机动车的通过(毕竟我们还是非机动车大国),可把非机动车道向东西两侧对等外扩。为了区分过马路人员和去万达逛街购物或回家人员,公交车站可沿着花坛有个两人通过宽度的步道,以供行人通过,例如:甲、乙两人乘坐公交车到民主南路东侧公交车站下车,甲去万达购物,乙去锦绣江南回家,甲可通过站台与万达人行横道之间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通过,乙则通过公交车站向南延伸到步道,步行到机动车人行横道(或过街天桥)。
4、最后一点,希望政府和交管部门作为道路通行的管理者,可安排专门人员去实地查看道路通行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通行方案。不光是万达的那个小小的路口,而是市区里各个路口,要优化整个交通。在这一点上,国内有些城市做的比较好,也有这方面的专家。香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机动车人均量比欧内和中国大,但是交通管理却比我们好,他们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这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最后,以上只是个人建议和举例,抛砖引玉而已,一切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不合理请批评,合理还望采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