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聚焦民生实事、加强民心相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举行,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医改和卫生健康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医疗、医药、医保、医院“四医”联动改革,统筹深化市域综合医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破解“小病大医”难题,我市深化医疗改革,按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优质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的“两延伸”改革路径,深入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大工程”,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我市15分钟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医疗保障网的“网底”进一步织密织牢;组建了15个医联体(医共体),建立了统一的远程医疗协作网,基本实现区域内医联体全覆盖、医联体远程诊疗全覆盖;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441个,签约236.5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6.69%,老弱慢病等特殊人群签约率达78%,困难群体签约率达100%。
在深化医药改革方面,推动医药向灰色药价开刀,破解“药价虚高”难题。按照集中招标采购“一集中”的改革路径,在全省率先推行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两票制”改革,挤出药价虚高的水分。全市141家公立医疗机构组成采购联盟,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省级平台联动采购,以量换价,量价挂钩。2017年9月,进行了首次药品集中招采,中标品规4943个,平均中标价格较原来降低14.6%。2018年11月,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配送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平均中标价格较原来降低了15%。
同时,我市着力深化医保改革,按照提升医保保障水平、扶贫精度、监管能力,初步实现“病人少花钱、医院控成本、医保基金可持续”的多赢目标。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7%,困难群众基本医保参保率达100%。全面推行“两定制兜底线”健康扶贫模式,着力缓解困难群众因贫看不起病、因病加剧贫困问题,做到了保在难处、扶在实处,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就深化医院改革,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公立医院参与改革动力不足难题,我市按照管理向现代化聚焦、运行向科学化聚焦、发展向信息化聚焦的“三聚焦”改革路径,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提升公立医院运行效率。通过医院改革,较去年相比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3.82个百分点、检查化验占比下降2.93个百分点、百元医疗收入中消耗卫生材料费用下降4.84元、医务性收入占比提高6.51个百分点,初步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添动力、资金保障可持续、医院发展有后劲”的改革初衷。
据悉,4月4日上午8:30进行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将邀请市民政局的相关领导就我市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