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脑卒中和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我国每年由房颤所致的卒中约为52万例,作为常见病已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给国家、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的房颤诊疗,充分体现我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专业性,经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焦作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并按中国房颤中心的要求开展诊疗、培训、健康教育及各项管理工作,力求为广大房颤患者提供准确、规范、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卒中,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据研究数据显示,对于非瓣膜型房颤患者,超过87%的脑卒中是由于血栓栓塞,而超过90%以上的血栓来自于左心耳。房颤引起的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因此房颤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预防脑卒中,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手段是防止来源于左心耳的血栓进入大脑。 近日,我院心内一区主任郑海军团队在河南省胸科医院院长袁义强和主任黄琼的技术指导下,成功为一位持续性房颤患者行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房颤的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为房颤患者提供预防脑卒中的新方式。
袁义强做左心耳封堵术手术演示
郑海军团队与黄琼合影 患者66岁男性,持续性房颤病史3年,3年前于体检时发现房颤,平素规律服用抗凝药物,CHA2DS2-VACS评分:3分,HAS-BLED评分:2分,因担心抗凝药物出血风险及心衰的发生,患者及家属积极要求手术治疗。郑海军主任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决定进行房颤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治疗。手术流程介绍: 左心耳封堵:左房造影,确定房间隔边界,定位穿刺点,肝位造影充分显露心耳形态;确定封堵线,DSA测量开口直径及深度,选取封堵器展开后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理想,牵拉稳定,牵拉后再次造影,观察封堵器无位置移动,确定伞器稳固,释放封堵伞。
射频消融手术:三维标测导管至左房进行三维重建;温控压力消融导管分别行肺静脉前庭、心房顶部及二尖瓣峡部消融,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
延伸阅读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低风险、高手术成功率的介入手术,全球植入超过10万例,能够有效预防卒中,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相比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降低40%相关风险,降低60%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也降低34%,所以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安全且更有效。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亦将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卒中高危和长期口服抗凝禁忌的患者的治疗选择。
哪些患者适合左心耳封堵术呢? 非瓣膜性房颤+高卒中风险,同时满足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可以作为左心耳封堵术的适应症。 1.不能口服抗凝药:有华法林禁忌症或者无法长期服用华法林,中度肾功能不全; 2.不愿意服用抗凝药:如果经常旅行和运动的患者,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包括容易忘记服药或者服药过量的患者); 3.高出血风险:HAS-BLED≧3分,有出血倾向和有出血史的患者,再就是做过PCI需要抗凝联合抗血小板的患者。
左心耳封堵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单纯左心耳封堵术:术后一周内不能提重物,不要游泳,避免盆浴,45天内不要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术后45天需要复查经食道彩超或肺静脉CT,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停止抗凝。如为一站式手术,推荐遵医嘱服药,术后3个月回门诊复查经食道超声。
左心耳封堵术后能否做核磁共振? 能做磁共振,而且能顺利通过火车站/机场等地的安检。
让每一位房颤患者均能接收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我院房颤中心的职责之一。此次房颤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技术的顺利开展,成功启动了我院房颤治疗的新篇章,同时也推进了我院房颤中心的建设,为房颤中心的顺利认证打好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