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作武陟市民宋先生2019年买了某洋保险公司的乐享百万保险,2020年12月28日住了院确诊为一型糖尿病。某洋人寿保险公司不认同宋先生是重大疾病,按轻度理赔。经过协调,目前,某洋人寿保险公司同意按照重大疾病程序上报。
最近保险行业频频霸屏热搜,从年初的焦作一目不识丁得老人,为家人买240万保险,到青岛大爷10年分红保险到期,收益翻倍无法实现,再到现在宋先生的确认糖尿病不理赔事件。使得大家对保险出现了极度的不信任,也导致很多已经购买保险的客户人心惶惶,甚至在某媒体平台出现了很多以退保为抗议手段的视频。那么为什么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我们老百姓在买保险时最关心的就是理赔问题,在看了许多关于保险不理赔的新闻后,我发现一个共性:有时候不是保险不赔,而是我们很多人对保险根本不了解,忽略了很多该注意的细节,稀里糊涂买了保险。
在购买保险时,一般需要这几个步骤:首先根据你自身的需求,保险推销员会为你推荐保险产品,确定您所要购买的保险产品;其次办理投保手续(如:填写投保书/交纳足额保险费等);最后领取保险合同。了解过这样的投保过程后,试问下保险公司:这样的投保流程,客户怎么能提前了解保险合同中一些细节,仅凭保险推销员的讲解就够了吗?
从客户角度看,对保险一无所知,保险营销员说的当然都是对的。但许多保险推销员对于保险的条款也没有完全明了,为了能快速签单迎合客户,将一些保险的好处过分夸大,忽略一些免责条款,遭成保险公司拒赔,这怪谁?问题在保险推销员身上,根子在哪里呢?显然保险公司是不能撇得一干二净的。对保险推销员教育的失位,管理的失措,一切向保费看齐,保险公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保险真的不值得购买吗?保险本身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能很好的帮助人们规避风险。不建议大家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保,但也不能拒保险于千里之外,毕竟风险来临时可不会和大家先打声招呼。买与不买都是个人的选择,只要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那无论如何决定,都无可厚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