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医院骨科五区上演了这样温馨的一幕,患者家属手捧一面写着“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字样的锦旗,再三感谢骨科五区辛陆军团队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
13岁的患者小单家住温县,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中学生。半年前,放学回家小单总是和父母说腰部不舒服,父母原以为是上课久坐造成的,便让她学习之余加强锻炼,可仔细观察后发现小单双肩不平,后背部明显不对称,这下急坏了小单的父母。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小单被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建议进行手术治疗。诊断结果出来了,但去哪儿治疗却成了全家人新的困扰。
由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截瘫,何时手术、如何实施手术,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半年来,小单一家人辗转省内多家医院,对于是否手术一直犹豫不决。2022年春节前夕,小单一家慕名来到焦煤中央医院骨科五区就诊,辛陆军接待了他们。 经过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他们发现发现小单的脊椎呈“S”形双侧弯,且侧弯度数也比较大,并伴有脊椎旋转畸形,情况较为严重。辛陆军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医疗组讨论,详细分析讨论小单的病情。 术前 脊椎影像
在为病人行侧弯X线检查时,王黎明和辛昊杰穿上铅衣跪在小单左右固定她的上身,只为能精准的拍下小单的脊椎情况。胸片显示小单从胸5至腰4共有12节段需要矫形,要在脊椎内置入21根螺钉。
脊柱侧弯手术作为脊柱外科手术中的“明珠”,手术难度系数高,尤其是在置钉矫形的过程中损伤脊髓和神经的风险很大,手术方案需综合考虑患者畸形的严重程度、生长潜能、双肩、躯干的平衡以及脊柱活动度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手术治疗困难重重,如何获得完美的矫形效果而又不出现手术并发症,是辛陆军团队面临的一大难点。 为了能更精准的把握置入螺钉的角度,辛陆军用上了科室的手术辅助神器——3D模型打印机。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数据为基础,运用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制造物体模型的技术。术前辛陆军根据小单的CT三维重建的数据构建出1∶1的3D脊椎模型,将原本复杂的骨质情况和骨型结构更直观地展现在家属面前,让他们最大限度的了解小单脊椎的具体情况。
为确保手术能够成功实施,辛陆军带领团队工作人员加班测量小单各个椎体弓、椎弓根的宽度,认真计算每一个螺钉置入的最佳角度和力度,对着模型一遍一遍的进行手术演练和分析。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后,随即决定为小单实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在团队的精密协作下,手术历时6个小时,前期的充分准备让手术大获成功。
术后脊椎影像
术后,在骨科五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小单恢复的很快。三天后,小单穿着定制的胸腰部支具,来到医生办公室测量身高。“妈妈,你快看啊!我真的比手术前增高了4.5厘米呢!”小单开心的说到。
|